ChinaBio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大会

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大会

2026年4月28-29日|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
2026年5月6-7日|线上
ChinaBio创新药大会| 代谢新突破:Cell子刊揭示脂肪分解酶HSL的“核内开关”机制

ChinaBio创新药大会| 代谢新突破:Cell子刊揭示脂肪分解酶HSL的“核内开关”机制

ChinaBio创新药大会了解到,在代谢研究领域,一项延续60年的传统认知正被彻底刷新。自20世纪60年代起,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一直被视为脂肪分解的关键酶,它能在机体能量需求上升时分解脂肪细胞中的脂滴,释放能量供组织利用。然而,研究者长期困惑于一个反常现象——天生缺乏HSL的人并未出现脂肪堆积,反而表现出脂肪营养不良的病理特征。

近期,图卢兹大学(University of Toulouse)研究团队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期刊发表最新成果,从根本上改写了人们对HSL的认识。该团队通过构建不同亚细胞定位的HSL小鼠模型发现,HSL不仅在脂滴表面执行脂解功能,还存在于脂肪细胞核内,并在此扮演关键的代谢调控角色。研究显示,HSL在细胞核中可与多种蛋白形成复合物,维持脂肪组织的稳态和平衡。

图片来源:学术经纬

机制研究进一步揭示,HSL通过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介质SMAD3相互作用而聚集于细胞核中,并可通过磷酸化离开细胞核,展现出其在细胞不同区域间动态转换的特性。这种“位点迁移”机制使HSL能在能量代谢和组织健康之间保持精准协调。

在人类脂肪细胞的实验中,HSL即使失去酶活性,仍能通过调节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与细胞外基质功能,参与脂肪组织能量平衡的双向调控。研究者将其称为一种“代谢开关”,能够在细胞核层面上协调能量稳态。

进一步的动物实验揭示,高脂饮食可促使HSL在脂肪细胞核内累积,而禁食则使其重新定位至细胞质,形成一种受营养状态调控的动态平衡。这一机制解释了为何HSL缺乏会导致脂肪营养不良,而非单纯的脂肪堆积。

图片来源:学术经纬

研究团队指出,这项发现刷新了对HSL功能的传统认知,也为理解肥胖、脂肪营养不良及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正如ChinaBio创新药大会所关注的那样,脂肪代谢与能量平衡研究正成为创新药物开发的核心方向之一。这一成果为靶向脂肪组织稳态的创新疗法提供了新的分子基础,也为未来代谢疾病的精准干预开辟了新的路径。

文章来源:学术经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