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Brian Yang在2025ChinaBio®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大会前夕采访了几家积极寻求与中国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合作的领先跨国公司。
在全球化中国生物科技创新的浪潮中,拜耳Collaborate to Cure Hub中国中心负责人、副总裁Betty Huang女士正带领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致力于将中国高质量、创新驱动的疗法推向国际舞台。该团队独特的整合模式涵盖了学术合作、孵化及联盟管理,为合作伙伴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创新平台。
除了与生物技术公司合作,拜耳还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知名机构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2024年9月,拜耳在上海启动了其亚洲旗舰孵化器Co.Lab。该倡议迎来了三家先锋生物技术公司:Epigenic Therapeutics、Immunocan Biotech和AccurEdit Therapeutics。值得注意的是,AccurEdit针对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的基因编辑疗法ART001已获得美国FDA的孤儿药认定。一项研究者发起的研究表明,ART001在四周内实现了血清TTR水平降低90%,并在15个月后观察到持续效果。
拜耳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始于2008-2009年左右,而在后疫情时代,特别是2022年“Collaborate to Cure Hub中国中心”成立后,发展势头显著增强。目前,专门的中国团队与全球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搜寻创新成果。Betty Huang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始终在寻找高质量的创新,并致力于‘在中国,为全球’。”
多元化合作模式:许可、伙伴关系、孵化与股权投资
拜耳与浦合医药(Puhe Biopharma)的合作是亮点之一,拜耳获得了一款用于治疗MTAP缺失实体瘤(如胶质母细胞瘤、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小分子PRMT5抑制剂的全球权益。这些癌症约占实体瘤类型的10%-30%。该候选药物PH020被定位为同类最佳的精准疗法,与拜耳的战略重点高度契合。早期试验数据显示其能够穿透血脑屏障,增强了治疗潜力。
Betty Huang女士将此类合作的成功归因于严谨的尽职调查与把握恰当时机。她的团队每日审阅四到五个项目,并与全球同事协作,每年评估数百项提案。虽然最终仅推荐少数精选项目至全球总部,但这种审慎的方式确保了与拜耳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同时最大化与合作伙伴的协同效应。
推动中国创新全球化,既是拜耳全球业务的“侦察兵”,也是“谈判专家”。与全球战略方向保持一致至关重要,但疫情期间的旅行限制限制了全球决策者对中国生物技术生态的了解。“问题不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如何加强战略协同和促进更深层次的交流,” Betty Huang女士解释道。她同时强调,拜耳相信科学数据本身的说服力,无论其来自何处。
随着跨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引进中国创新,说服工作变得更为直接。除许可和合作外,拜耳积极探索不同方式和创新模式以支持中国创新。拜耳与RTW Investments合作,参与了其对箕星药业有限公司总额1.62亿美元的股权投资,拜耳出资3500万美元。由RTW创立的箕星药业总部位于上海,此合作为拜耳获得了优先谈判其心血管和眼科资产商业化权利的机会,充分利用了拜耳在这些治疗领域的丰富经验。
看好细胞与基因治疗潜力
Betty Huang女士预见中国有潜力在全球细胞与基因治疗这一具有治愈潜力的领域引领发展。拜耳通过收购美国的AskBio和BlueRock Therapeutics进入该领域。在中国,邓宏魁教授在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方面的研究,以及信念医药的血友病B基因疗法近期获批,都是重要进展。
拜耳旗下的AskBio已于去年9月宣布与信念医药达成新的战略合作,共同探索新型基因疗法的潜力。此外,拜耳正密切关注该领域涌现的创新,寻找互补性技术或商业化合作机会。
Betty Huang女士强调,中国人才济济。许多生物科技公司的创始人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海归,他们拥有全球视野、流利的英语能力,并熟悉西方商业惯例,这使跨境尽职调查更为顺畅。然而,她也指出国内竞争激烈,有时会促使创始人过于匆忙地推进项目。“他们需要思考:谁是这个项目合适的跨国企业合作伙伴?我们的差异化优势在哪里?速度本身并非战略,”她建议道。
通过坚持高标准和全球视野,黄蓓蓓和她的团队致力于确保中国科学的严谨性在国际舞台上产生共鸣。
通过回顾拜耳在2025年展现的合作成果,我们更能体会构建全球性合作生态的重要性。敬请期待于2026年4月28-29日举行的ChinaBio® 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大会,届时将有更多全球领军企业分享其“中国战略”,连接更多创新力量,共同塑造生命科学的未来。
会议信息:
ChinaBio® 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大会
线下:2026年4月28–29日 | 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
线上:2026年5月6–7日
更多详情与合作机会,请联系大会组委会:
Kathy Ren
电话:21 61573911
邮箱:kathy.ren@informa.com
免责声明:本文根据ChinaBio® Partnering Forum思想领导力系列访谈整理,并含有少量AI生成信息。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文中所涉及的图片及文字仅供参考,若侵犯肖像权或者著作者权等知识产权,请联系我方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