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6上海生物医药合作大会关注到,近日,诺诚健华与全球生物制药公司Zenas共同宣布达成一项潜在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的全球授权合作协议,这为中国创新药出海再添重要案例。2025年以来,创新药出海热潮持续升温,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领先药企已经相继通过海外授权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国际化突破。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金额和数量的持续增长,是该领域研发能力获得全球认可后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国内创新药企的产品数据不断验证其临床价值,从早期个别企业的突破发展到如今的集体性全球合作,这实质上反映了全球市场对中国药企”高效研发+成本优势”模式的高度认可。
加速产品全球开发进程
海外授权合作显著加速了产品的全球开发进程。根据诺诚健华的公告,本次协议将加快奥布替尼及其他管线产品在全球范围的开发和商业化,为全球患者提供优质治疗选择,这也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在九月份,多家中国药企密集达成海外授权合作。其中,恒瑞医药在一个月内完成两笔重要交易。9月24日,恒瑞医药与Glenmark Specialty签署协议,将自主创新的瑞康曲妥珠单抗(SHR-A1811)项目授权给后者。根据协议,恒瑞医药将获得18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可达10.9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相应的销售提成。
恒瑞医药表示,这一合作有助于拓展瑞康曲妥珠单抗的海外市场,为全球患者提供优质治疗选择,同时提升公司的创新品牌和海外业绩。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重,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研发成果的快速转化,借助国际合作伙伴覆盖海外市场,加速融入全球药物创新网络。
此前的9月5日,恒瑞医药还将自主创新的HRS-1893项目授权给美国Braveheart Bio,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布局。
核心竞争力得到海外认可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创新药企海外授权的核心驱动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验证价值与建立信任,海外授权是最直接的实力证明方式;二是高效回笼研发资金,通过授权合作快速变现,为后续研发注入现金流,同时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
从需求端来看,业内普遍认为,即将到来的专利悬崖可能导致跨国药企收入大幅下降。由于创新品种研发周期较长,且跨国药企内部决策效率有限,近年来很难通过内部研发弥补这一损失,因此跨国药企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找创新药资产。
胡旭波进一步分析认为,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金额和数量的持续增长,是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获得全球认可后的必然趋势。过去几年,中国创新药企的产品通过临床数据反复验证价值,加上”高效研发+成本优势”的突出特点,行业已从早期个别企业的海外突破,发展到如今集体性的全球合作。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在政策支持方面,九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保险公司健康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健康保险与医疗、医药深度融合,支持与药械企业建立联动合作机制。
中泰证券分析指出,今年七月份,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为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空间。2024年商业健康保险针对创新药械的总赔付额约为124亿元,约占创新药市场规模的7.7%,未来仍有较大提升潜力。
胡旭波预计,商业医疗保险将在创新药支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药的价值越能被患者认知,商业保险机构就越有动力将创新药纳入保险体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湘财证券认为,创新药产业开启全球市场征程的同时,国内多元支付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药产业形成内外双轮驱动良好趋势,产业发展逻辑从研发投入驱动向研发与商业化双轮驱动切换,头部企业凭借管线差异化优势与商业化能力,正逐步进入盈利兑现窗口。
随着中国创新药企研发实力的持续提升和国际化战略的深入实施,2026上海生物医药合作大会相信,中国创新药企将在全球医药创新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优质的治疗选择。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网

